物业公司想替代经纪公司?可能没那么简单( 四 )

物业公司想替代经纪公司?可能没那么简单

数据来源:iresearch.com,贝壳研究院整理

在后几个条件中,“信任感缺失”是业界目前对物业痛点的共识。信任感的建立,同样是有归因(Attribution Theory)的。归因理论指的是,人们倾向于运用自己解释世界的方式,来对他人的行为进行推论。用在物业身上,当他对你好的同时又在小区里卖东西,你会怀疑他对你好是不是只是为了卖你东西。“增值服务”这件事,对物业来说是信任感的逻辑悖论。当物业具备“服务+销售”的双重身份,此时越想建立同业主的信任关系,业主越会在交互中认为物业在试图赢取他的信任,归因为“物业想搞我的钱”——操作失败。

信任感的另一个悖论是,当物业对手中掌握的业主信息的恰当使用是有边界的,滥用业主信息将形成信任缺位的恶性循环。中国的香港地区十分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香港个人私隐专员公署(PCPD ,Office of the Privacy Commissioner for Personal Data, Hong Kong)是负责监管和保障个人资料隐私恰当应用的专职机构[1]。港人对物业非常信任,这种强信任关系背后的原因在于这个地区深入人心的法制观念和契约精神,物业不会试图从手中掌握的业主信息挖掘黄金,同时,港人也坚信物业会守护自己的隐私权。当采访在香港居住的经纪人魏小姐时,她提及“物业有业主信息使用规范,不仅不会把业主的信息透露出去,还会对泄密员工进行严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