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零售模式背道而驰 Costco可能在中国成功吗( 四 )

关于Costco为何能实现高性价比,媒体上已有许多深度文章,本文不再赘述。在此我们想强调的是,即使在数年前中产崛起、品质生活、消费升级的舆论氛围最高时,“价格”依然是整个零售行业绕不开的核心诉求之一,无论线上还是线下。

电商其实是高度促销驱动的模式 —— 天猫平台上美妆品类约40%的销售都产生在11月(双十一大促),加之其他大大小小的“购物节”,电商美妆品类应有60%以上的销售产生在促销时。食品饮料品类的品牌拉力较弱,更是“不促不销”。线下零售中,以家电为例,苏宁、国美的销售长期以来高度集中在“五一”“十一”两大促销季,近年加入“618”“双11”“双12”,更是拉升了促销销售的比重。

就价格追求而言,Costco不是拼多多,Costco的选品都是针对中产家庭的品质型商品。上海实体店开业仅数日,还没有销售数据可供参考。但以Costco天猫旗舰店的数据来看,最畅销的商品是大包装进口坚果,198元/1.1公斤——典型的“五环内”品类。Costco瞄准的是一边需要维持品质生活、一边日益精打细算的都市家庭。

从宏观趋势来看,整体消费氛围从2018年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Costco观望数年,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进入中国开实体店,相信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反复调研。一方面,多年的电商大促培养了消费者的囤货消费模式。另一方面,新常态下,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品质商品(而非单纯看大牌)在消费决策中日益重要。尽管在运营形式上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如前文所述),但是Costco看准了这一波销售心态转变的关口,押注“中产消费理性化”的大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