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徒弟”虎视眈眈,Costco来得是时候吗?( 四 )

中国市场的环境正在变化。在麦德龙和沃尔玛入华的年代,中国的人均消费和平均工资都不足以支撑进口商品为主、会员费用不低的会员制大卖场。如今中高端消费人群正在逐渐壮大,Costco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山姆会员店的开店计划也在近两年开始提速,计划在一年内开出16家门店。

商品引流,会员赚钱

新的机遇提供了发展基础,Costco独特的商业模式才是核心竞争力。

Costco的打法是先用“低价好货”将消费者转化成会员,再收取会员费用赚得利润。这意味着商品仅仅是个导流工具,“补贴”给消费者。Costco 2018财年财报显示,仅占总营收2.2%的会员费用贡献了全部的利润,达到3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6.98%。而商品销售的毛利率很低,对整体的利润贡献很小。翻阅Costco近5年的财报可以发现,其整体毛利率始终保持在15%以内,远低于中国的大卖场和便利店。

对比Costco门店与天猫、京东等电商的同款商品价格可以发现,Costco的价格优势很明显。例如一款樱花粉的日本爱丽丝多功能电磁炉锅,在Costco门店内的售价为419.9元,而在天猫平台为折后598元,差价近30%。在饿了么等平台的三方卖家上购买一串500g的巨峰葡萄需要花费19.9元,而Costco门店内售卖1.5kg仅为29.9元,差价近6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