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徒弟”虎视眈眈,Costco来得是时候吗?( 七 )

在如今最时新的数字化方面,除了在收银上接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Costco没有其他数字化的创新。补货调货依旧依赖人力和电瓶插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润发。借鉴盒马的供应链模式以及将天猫货架搬到线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效率。

Costco引以为豪的供应链如何完全复制到中国,也是个难题。不少进口商品即使获得入场券,但仍然存在汇率和交税的问题,商品成本将很难得到控制。Costco仍然需要加大对本地化商品的采购,并加强与本地品牌的合作。

此外,Costco的会员制度,除了售卖具有价格优势的商品,还能提供不少附加服务。然而,它在其他国家推出的许多服务,如航空服务、便宜的加油站服务等,在现有的政策环境下,基本上都无法在中国实现。而无条件退换货等服务,在中国市场还没有成熟的案例。

外资大卖场在中国节节败退时,Costco及时补位,似乎有填补市场空白的机会。然而,中国是个发展前景广阔的市场,也是块难啃的骨头。在会员模式发展仍不成熟、竞争残酷的大环境下,Costco的突围之路不会轻松。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手机腾讯网立场。版权归自媒体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