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现“两个定位”达州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五 )

1980年,时年37岁的文谟统,结束了粮站搬运工的工作,带领7个农民借款4000元,回乡办起了大竹县高家榨油厂。凭借着对榨油技术的钻研,他将出油率提高到了36%甚至更高,这一指标成为当时四川省的第一。

创业成功后,文谟统又瞄上新的商机,于1984年成立大竹县橡胶厂,后来成功转型为摩托车、汽车供应胶管。1998年,文谟统在大竹县橡胶厂的基础上设立四川省川环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后于2002年成立四川川环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川环有限整体变更设立了川环科技。2016年,川环科技正式登陆创业板,成为达州首家上市公司。

川环科技的发展历史,是达州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一个缩影,也是达州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真实写照。到2018年,达州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046.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1.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2.5%,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新中国成立时,达州经济极其弱小。1949年,达州地区生产总值(GDP)仅为2.2亿元,历经47年的发展,到1995年跨越百亿元大关。此后,达州经济增长的步伐逐渐加快,12年后,到2007年GDP突破500亿元;而跨越1000亿元这一台阶仅用了四年时间。在此基础上,到2018年,达州GDP总量达1690.2亿元,是1949年的768倍,是1999年建市时的9.9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