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将在北京推行有桩模式,单车之局未终结(11)

其实早在去年1月不少公司已经跃跃欲试。滴滴出行就推出了“街兔电单车”,随后的9~10个月时间里,被美团收购的摩拜推出了共享助力车,哈啰助力车陆续在全国多个城市投放,ofo也完成对多项电单车的专利申请。

今年6月,哈啰出行、宁德时代和蚂蚁金服宣布首期共同出资10亿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推出定位两轮电动车基础能源网络的“哈啰换电服务”。紧接着一周内,滴滴发布关于两轮车组织架构调整的内部邮件,出行单车事业部(内部代号“海棠湾”)、电单车事业部(内部代号“黑马”),正式整合为两轮车事业部(内部代号为“海马”)。“我们现在已经不对标摩拜了,我们对标哈啰。”滴滴单车部门的员工曾对《深网》表示。

面对中国的出行行业,滴滴、哈罗、美团依旧虎视眈眈,已经在网约车、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等领域产生了多维碰撞,只是这个过程里越来越少了ofo的影子。

2017年6月,《燃点》记录片开拍,经纬中国张颖问戴威,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工作上最大的焦虑是什么?戴威回答了三点:对用户体验的焦虑;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管理制度各方面都跟不上;一年内增加十多倍员工,如何让新人做到不忘初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