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将在北京推行有桩模式,单车之局未终结( 七 )

单车需要迭代更新,城市需要换血,“禁投令”并非没有商量的余地,也为整个市场平添了几分变量。

“我们要划一个分界线,一边是共享单车本身,另一边是冲在前面几家先驱企业,他们做企业管理好还是不好,是这些企业背后的资本把单车玩坏的,还是共享单车谁来做也做不好。”哈罗一位内部员工对《深网》表示。

现如今,单车企业需要迫切地证明自己。随着共享单车对于线下红利的发掘已趋于稳定,背后资本的扶持力量弱化,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是共享单车下半场的不二选择。

从2019年3月开始,小篮、青桔、摩拜、哈罗相继提高了收费标准,“共享单车涨价是市场自身(发展)的规律表现,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有能力永远补贴”。

“按照每小时收费4元来看,单车的使用价格并不比公交车便宜。”一位滴滴负责运维的员工对《深网》表示,小蓝和青桔目前在做的正是打平单车的营收和支出,并已实现。“单车按照时间收费是很好的盈利模型,我跟地方的同事都算过,可以盈利,只是从免费骑行再到月卡季卡让市场形成了恶性竞争。”一位摩拜员工同样对《深网》表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