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科技行业被频繁质疑之时,这家公司做对了什么?( 四 )

在发展早期,乐信的研发人员一度严重不足,有限的技术资源用于支持业务快速发展,基础的系统架构优化就会有些落后,而每当电商大促日来临时,庞大的流量会猛烈冲击系统的稳定性,甚至冲垮容量的峰值。史红哲入职第一个周的时候,就赶上了一次电商大促,在会议室,高管们凑在一起,看着大屏投影上交易金额的动态显示,可刚上线两分钟,随着峰值快速到来,系统就崩掉了,所有人面面相觑——此时距上次大促扩容还没几个月,增长远超了预期。「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大促,我就想,我的事情来了,我的压力可能也来了。」史红哲说。

当时乐信无论是在研发效率、质量上,还是 IT 的组织架构,都有优化调整的目标。但另一方面,交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IT 的调整不能影响到业务,就像是「在行驶的汽车上换轮胎」,人员、研发资源的调度都要谨慎。

史红哲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做系统间的解耦,乐信的研发团队分为平台和业务两大体系,前者更关注底层技术的研发,后者是分散在十一条业务线上,快速响应各自条线业务敏捷开发的需求。通过解耦,平台与业务、不同业务之间的界限更加清晰,史红哲解释,作为互联网金融公司,乐信每条业务线可能就十几名研发人员,但不同的业务线之间联系紧密,例如消费信贷业务,就连接着前端的获客、风控和后端消费金融资金匹配,每条业务线都是大的业务中的一个环节,体现在研发上,一方面业务团队要做到可以在本业务闭环内快速迭代,另一方面还需要顶层的协调设计,来避免不同业务线各自发展最终带来混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