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和星巴克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三 )

很多人都会用口味因素,即中国人对茶饮的偏好来解释,但是事实上,可任意支配收入水平也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2018年,中国大陆的人均可任意支配收入为4165美元,而一杯定价3.5美元的咖啡就相当于月可任意支配收入的1.03%,这个比例要比日本高7.9倍,比美国高11.9倍。

事实上,在瑞幸递交监管部门的文件当中,同样可以看到对这方面内容的描述。

“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报告,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前五大咖啡连锁店咖啡平均每杯价格约为30元人民币。然而,Frost & Sullivan于2019年1月进行的一项行业调查却发现,愿意以30元以上价格购买一杯鲜煮咖啡的消费者只有26%。只有26%的受访者愿意以超过30元人民币的价格购买一杯新鲜酿造的咖啡。高售价制约了鲜煮咖啡市场的成长。”

尽管过去十年时间当中,中国的可任意支配收入一直保持着5%到9%左右的高增长速度,但是与发达市场的差距依然可观。

那么,星巴克这样的大玩家为什么不通过降价来开拓市场呢?答案是,在一家咖啡店的成本结构当中,原材料就占据了大约40%的比重,咖啡豆是一种大宗商品,即便星巴克这样强大的世界级企业也无法控制其价格。再考虑到高企的房租成本,如果降低咖啡售价,一家传统咖啡店几乎就无利可图了。于是乎,星巴克在中国选择了一种和其他市场迥然不同的策略,他们将目标锁定在高端消费者身上,高度强调自身的社会地位和消费者体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