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谈“双降”:降准可期 但并不制约后续降息( 十 )

8月31日的金融委会议上政策从体制、机制方面对投资做了动员,如“充分挖掘投资需求潜力,探索建立投资项目激励机制,支持愿意干事创业、敢于担当、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地区和领域加快发展”和“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真正落细落实尽职免责条款,有效调动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积极性”,这些对专项项目的投融资存在一定支持作用,但摸清机制需要一定时间。结合国常会和金融委会议上分析现阶段货币+财政政策以及金融体系的规划和定调,我们认为积极财政对经济的托底作用将有所提升,但从上述的三个关注点考虑样本空间受到了限制。

机构谈“双降”:降准可期 但并不制约后续降息

债市策略

综合来看,国常会对货币政策表述由“松紧适度”改为“预调微调”,并特别说明要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工具,结合支持对象、外部因素和LPR改革来判断,我们认为定向降准可期,但并不制约后续降息。财政政策明确了要时要效,结合时间、空间和项目类型判断,从落地的时点看,国常会关于货币+财政的布署可能更多是为明年打好政策基础(专项债中提到“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年内积极财政的托底作用会有所提升,但力度不会过猛,我们重申降息降准政策有望在近期落地,即便专项债四季度会有部分额度提前发行也不必过于担忧,债市中期的核心逻辑资产荒并没有改变,我们维持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中枢维持在2.8%-3.2%区间的判断,收益率将向2.8%-3.0%下限靠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