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谈“双降”:降准可期 但并不制约后续降息( 六 )

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重申9月降息观点

从2018年以来的降准政策实际上效果并不明显,其原因在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不畅,虽然企业融资成本难以下行与贷款基于基准利率而缺乏向下的弹性有关,但实际上还是银行风险偏好并没有因为货币宽松、资金成本下行而明显的改善。当前虽然加速推进了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但首次报价LPR下行幅度过小,并没能反映2018年以来历次降准后资金成本的下行效果,似乎资金端的压力仍然弱于风险溢价的走阔。这种情况下,降准来引导LPR下行仍然存在一定效果衰减,而降息则能实现LPR相应幅度的下行。因而我们重申《债市启明系列20190827—降息会不会在9月?》中的观点,要通过引导LPR下行来降低实际利率水平,而LPR下行的空间仍然需要降息等落地才能打开。

此外,美联储再次降息在望,国内降息空间也打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8月23日的讲话中指出,仍需关注那些影响经济前景和重大风险的事情上,包括全球经济增长趋缓、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以及通胀趋缓,这三个因素均可能成为9月美联储降息的原因;另一方面,鲍威尔在讲话中还称美联储正在研究是否应该扩大货币政策工具,我们认为这一行为也是美联储在应对低利率条件下为后续可能进行的降息做好铺垫。对于我国而言,当前中美政策利率利差和中美10年国债利差均在走阔,这也给国内降息打开了空间,若美联储9月份继续降息,则央行选择降息的概率将明显增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