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飙涨 人造肉月饼异军突起?( 三 )

“人造肉”走出实验室,正式开始商业化落地。市面上可见的人造肉产品有人造肉汉堡、人造肉炸鸡、人造肉狮子头等。

国外人造肉发展尤其迅猛,8月初,赛百味宣布与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合作,将从9月开始在美国和加拿大685家餐厅试推人造肉三明治。肯德基和Beyond Meat合作,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肯德基餐厅推出第一款人造鸡肉产品,报道称,人造肉炸鸡在不到5个小时的时间里被抢购一空。汉堡王与另一家人造肉企业Impossible Foods合作人造肉汉堡“Impossible Whopper”,将在全美7200多家门店售卖。

中国人造肉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过人造肉对我们来说并非新物种,中国此前的素肉可以被视作人造肉1.0版本。在吃斋念佛人群等素食圈,素肉是必需消费品,不少公司生产销售素鸡、素鸭、素肠等食品,老字号功德林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1922年。但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物理上的挤压,工艺简单,虽然形似真肉,实际口感和味道与肉的差距较大,因此素肉通常被看作豆类、菌类食品。

与素肉不同,植物肉在营养成分、口感和风味上更像肉,它涉及合成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微生物发酵学、食品科学等。产品创新者依据肉的生物化学成分与三维构造,利用复杂的仿生学技术,以及植物蛋白等原料,精确模拟肉的成分和构造,直至生产出最终产品。简单来说,植物肉产品可称为“素肉2.0产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