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自我:科幻影视作品中的传播技术与主体( 二 )

“我是谁”这个古老的命题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对自我的疑问构成了哲学史上的永恒命题。自我的核心究竟是意识还是身体?自我是完整的还是分裂的?围绕这些问题,几千年来争论从未停歇。笛卡尔的意识自我,确立了现代性的理性主体,所谓自我,就是一个有意识的主体。而梅洛·庞蒂的身体-主体论,则针对笛卡尔的身心两元论,主张心智与身体不可分割,身体是接合世界的媒介。米德建构的完整自我,被认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因为自此以后,自我的分裂开始慢慢地变为一种常态,而不被视为分裂人格了。移动网络、虚拟现实、仿真机器人等新型技术产生之后的自我分裂,有一个鲜明的特征:这不再是基于文字隐喻的想象式分身,而是信息即时交互形成的多重自我。而且,这种多重自我正在以更加复杂的方式,渗透、嵌入日常生活。

新型技术中的多重自我

近年来的科幻影视集中呈现了上述议题的诡谲多变。英剧《黑镜》第二季第一集,讲述了一个女子在丈夫遭遇车祸去世之后,与复制其夫的仿真机器人生活多年的故事。影片中的男主角(丈夫)拥有多个自我:肉身的、声音模拟的、智能仿真的。这个多重自我的主体与女主角产生的关联是现实而非想象的。这些多重分身在时空上并不重叠,也就是说,肉身主体、声音主体、机器人主体是在不同阶段和女主角产生联系的,后者是作为前者的替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