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起火不能再坐视不管了,辉能科技要让固态电池最快走向量产( 四 )

“(液态电池)到顶点的时候,又没有固态电池的出现,大家5年以内其实是很彷徨的。”杨思枏说。

辉能2013年在台湾桃园建成第一座工厂,产能40MWh/年。正在建设中的第二工厂,规划产能1-2GWh/年,预计今年底完工,2020年进行设备调试,2021年大量量产。杨思枏表示,为了降低成本,辉能采用与液态电池一致的正负极材料,当产能达到1GWh,电芯成本预计能达到液态电池的1.6倍,组成模组之后成本将为液态电池的1.3倍。

当产能产能达到10GWh,电芯成本就会降低到液态电池的1.3倍,电池包成本为液态电池的1.05倍。杨思枏希望通过与车企共同开发,在2021-2022年达成20GWh产能。那个时候,整个固态电池包的成本将是液态电池的98%,安全性、综合性价比就会远超液态电池,“我们产能有多少,就会被用多少。”杨思枏说。

为了最快速度实现规模生产,“于成本、产量上与传统锂电池抗衡”,辉能计划以“技术授权”的形式,把电芯技术、电池包封装技术开放给合作伙伴,或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共同开发。这个过程中,辉能将通过授权金、出售电芯材料、或出售电芯、模组、电池包等形式,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杨思枏表示,全球目前已经有十几家车企与辉能洽谈过相关合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