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革命”,短视频网红大爆炸(12)

比如,因为能力问题备受争议出圈的杨超越,又该如何定义她?

“算网红型艺人?”常元也有些迟疑,“对于杨超越来说,她是先有人设,然后作品几乎是量身定制,增强人设的。选秀节目结束前算是艺人,因为人设和粉丝都是节目赋予的,结束后自己营业就更像网红一点。腾讯推的一系列歌曲,综艺,热搜,活动,代言是不断用作品来维持网络热度,算是一种网红型艺人的全新尝试吧。”

无论是参加乡村人文体验真人秀《哈哈农夫》,还是在网剧《羽你同行》中扮演活泼的少女小娜,这些作品都贴合杨超越身上的“村花”、耿直、妹妹等标签,现在看来,“锦鲤”这个标签反而在逐步淡化。

网络的另一端是,网络红人们被资本慢慢挖掘成一个有体系、规则与影响力的产业,签公司、接受培训、接广告......部分头部主播还试图挤进娱乐圈,出唱片、演戏拍剧,试图完成“小鲜肉们”都难以成功的事——用硬实力作品证明自己。

上个月,《上海堡垒》的坍塌似乎宣告了流量偶像时代的终结,但钛媒体与一些品宣人士谈到这件事,他们并没有太大感触,“对品牌方来说,只有流量。我们找他们又不求贡献几个亿的票房,只看他们适不适合品牌的年龄层和品调。”一切还是这么直白又简单,网红连品牌挚友的身份都不可能获得,更别提品牌代言人或品牌形象大使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