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阿里“定海神针”俞朝翎亲授:红利耗尽,如何维持企业增长?( 七 )

能做-优势与差异

通过对愿景与宏观的分析,你找到了自己想做且可做的事,这时就需要回到企业内部,客观地看看自己的能力是否匹配。

很多时候我们会提到企业的基因,比如百度的基因是技术、腾讯的基因是产品等等,所谓的基因就是一家企业的绝对或相对优势。

马云出来做过翻译社、黄页、外贸服务,本质上都是2B逻辑。而他本身又当过老师,说服别人的本领很强。所以阿里巴巴的基因就是销售,虽然我们当年也想把自己定义为靠产品和技术驱动的企业,但最后跑出来的还是“中供铁军”这个标签。

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阿里巴巴只有马云和少数几个人有很强的销售能力,无法复制到整个团队形成中供铁军,那天然的优势反而会变成劣势。

判断是否是一个真正优势的最佳方法,就是看你敢不敢把它拿出来放给竞争对手去抄。只有别人抄都抄不走的能力,才可以成为你的绝对壁垒。

当你对自己的优势有了清晰、客观的判断,接下来就是做法上的取舍。是选择当下的业绩还是跟着大势厚积薄发?是选择重度垂直深耕一块领域还是不断扩充品类构建平台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