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宽松——兼论为何降准不是大水漫灌!(海通宏观每周交流与思考第335期,姜超等)( 五 )

而在2014年以后,外汇占款出现了趋势性的下降,这意味着央行除了要弥补金融机构外汇占款的下降以外,必需释放足够多的基础货币,以便金融机构有钱缴准。因而央行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在公开市场投放货币,要么是直接降准,这其实就是14年以后央行一直在做的事情。

也就是说,如果央行公开市场不投放货币,那么每年央行降准1%左右只是正常的中性操作,因为有12万亿的新增存款需要定期缴准。

不一样的宽松——兼论为何降准不是大水漫灌!(海通宏观每周交流与思考第335期,姜超等)

公开市场悉数回笼。

而即便央行大幅降准,但是如果央行在公开市场大幅回笼货币,其实也未必是大幅放水。

比如在今年1季度,央行在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1.8万亿,超过了1月份降准投放的1.5万亿,其中仅MLF到期回笼的资金规模就达到1.2万亿。

同样的道理,未来3个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总额为10850亿,其中MLF到期回笼8450亿,如果央行不续作到期的MLF,其实也和年初一样是把降准的资金全部回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