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历史】从《瓦森纳协定》看中芯、华虹的崛起( 八 )

同年 , 华虹NEC建成并投片64MB的DRAM , 抓住了半导体景气的尾巴 , 依靠NEC的存储器订单 , 华虹NEC当年实现盈利 。

不过半导体产业冷风来得很快 , 在DRAM价格被狂砍9成过后 , 2001年的华虹NEC亏损近14亿元 。

2003年 , 华虹集团从日方收回了华虹NEC经营管理权 , 将其转向灵活的代工领域 。 但是由于海外技术封锁和资金问题 , 华虹无法建设先进的12英寸晶圆生产线 。 中国再次阴差阳错地错过了与国际DRAM产业同步的机会 。

不过 , 华虹当时便开始布局特色工艺技术 , 经过多年打磨 , 才有了现在的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eNVM)、功率器件、模拟及电源管理、逻辑/数模混合以及射频等多个特色工艺平台 。

2011年12月 , 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和宏力半导体制造公司联合宣布 , 双方已完成了合并交易 , 华虹宏力正式上线 。

截止到去年 , 华虹宏力累计获得中国/美国有效授权专利超过3000件 , 打破了中国半导体产业过分依赖技术引进的局面 , 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了更加经济有效的造芯平台 , 推动了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