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如何实现产业化发展?创新提升点在于高校和临床( 三 )

近几年,中国的医疗器械企业,尤其是部分的龙头企业和初创企业快速成长。很多从外企或者从科研高校出来、具有较高视野的人进入到医疗行业,这些人了解国外的行业现状,愿意做研发投入,逐步提高了行业的总体水平。

同时,需要注意到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高度专业、交叉的特殊行业。研发和生产医疗器械的企业需要各种交叉学科的人才包括电子、软件、算法结构、材料、光学、化学、物理等等,以及很多类型的研发、测试、生产设备。另外,监管会更加趋于严格。近几年药品行业出现 4+7 集中采购,很多单一药品公司的产品价格大幅降低。随着两票制的实行、采购模式的变化,对之前凭一、两款产品营收几千万的企业,尤其是耗材企业来说,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传统上不是特别重视研发投入。从上市企业统计数据看,2016 年美国前十大的医疗器械企业研发投入约 100 多亿美金,同期的中国前十大医疗器械企业总投入不到 20 亿人民币,这是一个数量级的差异。招几个电子、结构、软件的人是不是就可以组团队做研发了?可以做,但研发是一个体系,这样很难做持续地研发。研发工程师工资较高,研发一款需要交叉学科的医疗器械就非常昂贵,周期相对比较长,对企业而言负担一个包含机、电、软、光学、测试等等完整的、有经验的研发团队会很吃力,尤其对于中小医疗企业而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