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如何实现产业化发展?创新提升点在于高校和临床( 五 )

医疗器械创新提升在于高校和临床我曾在美国捷普工作 10 年。捷普为全球前 30 大医疗器械企业做委托研发、生产服务。我看到捷普只服务于大公司,很多中小公司来捷普寻求服务的时候,都因收费金额无力承受而却步。国内公司的营业额规模还达不到国际上这些大的 CDMO 公司的服务标准。所以当时产生一个念头:可不可以去做一家针对中小企业,后面拓展到临床机构的产品化机构?帮助中小医疗器械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建设公共医疗器械生产工厂并对工场系统进行资金投入,帮助不同客户生产质量更好的医疗器械产品,和国际上这些大的 CDMO 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

从中美贸易战开始,我们看到知识产权保护趋于严格。中美贸易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协商内容就是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侵权问题,也看到很多外企工程师能接触的资料越来越少。医疗器械不能永远停留在模仿或者进口替代层面,未来几年,需要完成很多原创产品的研发。这些原创产品的研发来源在哪里?

医疗器械的产品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产品,医疗器械的核心来自于临床,并为临床服务。谁最了解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当然是医生。国内有数百万名医生,中国的医生也有做学术研究的习惯,不能否认有很多医生提出来的临床创新是可以变成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高校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高校投入很多资金进行科研,做了很多基础学科、基础材料、技术算法的研究,毫无疑问有一些研究可以转化成产品。一个概念要转化成产品,一般包含:市场因素,能不能符合市场市场要求,比如收费目录、成本、上市时间等等;能不能符合临床需求;能不能符合法规的需求,是不是安全可靠、有效,被药监局批准;最后当然是技术上的要求,是不是有一定的技术壁垒,技术上可以实现。这些如果都能够满足,很多临床的技术、创新、科研结果是可以被转化的。所以巨翊科技 2018 年成立了一个服务临床机构和科研团队的队伍,探索如何把临床机构的项目转化成产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