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支付宝轻会员说起,卡券产品的用户需求分析( 三 )

最早的移动化卡券解决方案起源于2010年后的团购,用户在线购买消费凭据,线下核销。糯米网与成龙耀莱影院联合推出的团购电影票,打响了团购市场的第一枪。

后来,电子化卡券被普遍用于线上线下消费,支付宝在2013年、微信在2014年陆续支持了卡券系统。

区别在于,支付宝的卡券一开始就是独立功能,与淘宝及支付模块深度整合、后来又随付款码和口碑的整合而深入线下;而微信的卡包是附属于公众号的一个组件,背后卡券的分发、核销能力,仍然需要商户自己的IT系统支撑。

作为营销工具,开发门槛、使用成本与ROI测算能力非常重要。微信的卡包与支付系统的分裂,显然不利于卡券作为营销工具的优势发挥。

更何况,微信支付不具备用户信用评级和消费贷能力,卡券产品无法对用户进行分级管理和授信,大大限制了使用场景。

其次,用户在意的是安全感

我在运营自己的社群时,以及与其他微商类社群发起人交流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