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也曾“风光无限好”的大数据公司为何“近黄昏”( 五 )

服务于类金融的第三方或将被“严管”

不管是之前的支付行业,还是如今的大数据行业,都进入了整治、整顿、收紧的状态。这二者之虽然提供的业务形式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对类金融机构(网络贷款)提供技术支持。

在此之前,支付公司因为接入“套路贷”、“高炮”平台,并且为其提供“委托划扣协议”,导致借款人在无授权、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强行划扣”,这种行为不仅仅违背了相应的金融条款、政策法规,侵害借款人应有的权利,也在一定程度上触碰了法律的红线。

所以,支付整治完后,又牵扯到了大数据风控公司,那些违法借贷的“左膀右臂”将被砍断。未来,服务于类金融机构的第三方或将被“严管”。

拿私募基金来举例。一般来讲,证券私募类也有“委托”业务,委托证券公司进行“估值核算”、“PB数据”。证券公司在其中扮演的是一个“第三方”角色(那两方为投资者、私募基金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证券私募基金在产品备案过程中,需要提交相应的委托外包方资质。也就是说,我的第三方是谁、提供了哪些服务、进行了哪些业务,都要向监管报备,并且向监管提交相应的协议。并且,相关证券公司也必须具备相应的“委托管理”、“托管”资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