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焦虑、诱惑和轮回:私域流量的前世今生( 二 )

互联网创业者们要找用户,不再单纯地依靠搜索引擎、新闻门户、信息流、大型电商平台等,而是将目光放到诸多的新兴渠道:前端,用优质的内容吸引用户;后端自建社区、建群,将这群人“圈”养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

总之,既然“公域流量”让他们那么焦虑,不妨运作“私域流量”来建立自己的安全感。

去微信圈流量

“严格意义上来讲,微信没有什么‘公域流量’”,洋码头CEO曾碧波向PingWest品玩总结。这也是现在诸多“私域流量”玩家将微信作为主营阵地的原因。

国民级社交工具微信,发展至今,其上活跃着11亿中国用户。最先发掘它交易属性的当属“微商”,这是一个在早期颇受争议的群体,因为当一群人在正儿八经“卖货”的同时,另一群人却在卖“人头”。

后者以牺牲消费者的价值为代价,实质为传销。而前者,最终有一批“跑到最后、转正升级为社交电商的”,曾碧波认为,都是一些有“底盘”的人,“他们的品牌运作能力、供应链、商品质检,甚至库存周转率都能做到接近大型B2C电商平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