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焦虑、诱惑和轮回:私域流量的前世今生( 四 )

为什么要做贝店?贝贝网的创始人兼CEO张良伦几乎在同期有一个论断:中国的平台电商之争已经充分完成,结果是电商的基础设施——平台运作、支付体系和物流服务等领先于世界,因此,“这个领域的下一个竞争发力点为‘场景之争’,只有通过丰富的个性化服务,才会带来更多的增量流量。”

“流量吃紧是电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包括天猫和京东都有流量焦虑”,洪涛解释。贝店用一种新形式,利用个人用户在交易节点上的作用,使其“既是消费者,又为分享者,每一个贝店店主的实质是一群小型KOC(消费型意见领袖)。”

在积纳有品的创始人、CEO张建富看来,电商重做一遍的机会已经到来,“社交电商脱胎于早期的微商,它摒除微商的缺点,在日趋成熟的4G、5G技术的推动下,人货场的界限被重构,消费者和销售者之间也越来越没界限。”他向PingWest品玩总结。

“先社交,然后才是商业”

与京东、天猫动则接近千元的引流成本相比,现阶段的微信还算是一个引流性价比良好的平台。

2019年9月的一个周末,北京朝阳区的某业主群里有人分享拼多多链接,第一次点击便能抢到一个令人欣喜的、接近百元的红包。依据平台规则,红包满100元才能在拼多多APP上提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