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焦虑、诱惑和轮回:私域流量的前世今生( 三 )

深度丨焦虑、诱惑和轮回:私域流量的前世今生

这一波微信的商业流量红利期大致可追溯到2014至2015年,拼多多和云集得以快速成长,并于去年和今年先后完成IPO,成为“去中心化”社交电商的代表。同时,围绕微商做技术服务的有赞和微店的发展也超出预期。

“2015年云集刚创立时,并没有‘私域流量’这个概念,这半年,私域流量火起来后,大家发现,云集运营的就是私域流量。”云集CMO胡健健告诉媒体,至于为什么以微信为商业阵地,胡则有另一套说辞。

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是碎片化阅读时代,传统的方式,信息触达率已经很低:邮件传递为0.2%,短信阅读是0.03%,微信公号3%,与之对应的是,微信群的消息阅读率达到40%。

“传统的信息触达方式已渐渐失效,随着社交工具的兴起,微信成为全民APP,所以微信群、微信号触达率相对来说更加高效,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私域流量’。”

贝店的运作类似于云集,“区别在于,贝店的用户更为下沉”,贝店公关总监洪涛告诉PingWest品玩。成立于2017年下半年的贝店,是母婴电商平台贝贝网孵化的项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