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VR实现「手势识别」需要攻克哪些难点( 四 )

需要说明的是AR环境与VR有所差异,为了开放的外部现实环境,即使体验相对较差,AR也会优先采取裸手方案。相比VR环境已成为基础配置的6DoF手柄交互以及专门设计优化的OculusTouch和Knuckles手部控制器,当今AR头显更多采用效果差强人意的3DoF遥控器和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裸手方案。

延伸阅读:Oculus Quest手部追踪体验手记

三:肌电控制方案

该技术本身对『1. 空间定位』、『2. 手部追踪』、『3. 触觉反馈』三项技术难点均无法解决至够好的程度。肌电信号反映的是肌肉收缩所产生的生物电,用户个体肌肉生理差异大。肌电是肌肉收缩(用力)的信息,与手指等位置的信息本质有所不同。以及为了平滑不可靠的肌电信号会引入较大延迟。这些都是理想交互方案的大忌。在可预见的未来中此类技术对手部的追踪与其他方案相比,不具备优势。

CTRL—Labs(收购了MYO肌电臂环的专利),现正与Facebook谈被收购事宜,拟5-10亿美金。是当今唯一融资额度巨大,对外宣称想把此技术运用于VR/AR交互控制的公司。(补充:Facebook已经公开宣布未来想把CTRL—Labs与手部追踪方案(Oculus Quest上采用的基于视觉的手部追踪方案)进行结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