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VR实现「手势识别」需要攻克哪些难点( 六 )

基于数据手套捕捉人手姿态时主要使用的传感器类型(技术原理),包括且不限于机械外骨骼传感器式、光纤传感器式,弯曲传感器式,磁感应式,惯性传感器(一般为包括加3轴速度计、3轴陀螺仪和3轴磁力计的九轴IMU)式等。

每一种类别情况要考虑的问题均不相同,但总的来说,任何一种方案想要做好绝非易事。这也是为什么长久以来没有诞生一种低成本完成的可靠精细手部动作捕捉的技术。

当今即便普通商用版数据手套(5K-50K人民币每套),在『2. 手部追踪』方面实际都差强人意,是十分鸡肋的存在,有时用于一些低水平的影视动作捕捉,需要复杂耗时的人工后期修正处理。若基础追踪定位能力都无法达标,在此基础上去追求『3. 触觉反馈』更是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仅从动作捕捉效果考量,当今纸面参数最好的数据手套,是顶配级别的光纤式数据手套,售价大概在15-20W人民币每套,成本约在数万人民币。其追踪效果大概与排除了可靠性和视野问题的顶级计算机视觉手部动捕方案相当。

过去很长时间,计算机视觉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总想把一切问题都交由计算机(视觉)去解决。计算机目前是一个相对低进入门槛却高产出门槛的行业,吸收了大量资源,也导致流向其它重要行业的资源十分有限。数据手套在看似无限前景的计算机视觉行业的夹缝里艰难进步,各种方案层出不穷却未能出现真正好的大一统式的产品变革。可以说当今的数据手套方案与诸如Valve Knuckles和Oculus Touch这样的新型手柄相比,并无优势可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