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镜片制造商的逆袭之路:拒绝参与价格战,营收却做到了行业第一( 四 )

大约在两年前,谢公晚觉得自己能够真正脱离价格战这片苦海了,尽管现在价格战还是很厉害,只是他基本可以不用再去参与。“在此之前,整个行业价格战非常厉害,厉害到要反过来把钱先给销售层。”谢公晚说。

说脱离是因为,身在江湖身不由己,眼镜的江湖同样如此,尽管这从来都不是谢公晚的意愿。早几年,在行业价格战打得非常厉害的时候,明月也参与价格的竞争。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企业也都带着些许“不得已”开始偷工减料。

从这个角度看,企业、供应商和消费者三者的关系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企业因为价格战赚不到钱,供应商也赚不到钱,消费者则因企业在价格战背后的偷工减料蒙受损失。“一方面产品品质在下降,另一方面消费者面对价格混乱的市场,失去了选择的能力,这个时候往往就选择买贵的,而不是便宜的,这与企业价格战的初衷正好背道而驰。”谢公晚说。

他没有让明月这么做,他认为也是这一点坚持,真正救了这家企业。“其实说起价格,并是不完全是比别人高,但在这个过程中,从原材料的选材,到整个工艺流程,还有一些设备的投入,我们舍得下本钱了。看起来一样的东西,成本却是不一样的,所以有时候卖得贵一点,并不意味着我的利润率比别人高,但我能够保证的是品种做到了比别人高。”谢公晚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