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镜片制造商的逆袭之路:拒绝参与价格战,营收却做到了行业第一( 六 )

在这个过程中,中方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也培养了起来。谢公晚认为,即便现在没有日方技术的支持,仅凭企业自身也已经能够撑得起来,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这个过程,伴随着中方企业对于研发层面认识的逐步深入,谢公晚说:“从认识上面就上升了一个台阶,原来找不到平台,研发都找不到方向,后来总算知道研发从哪里开始入手了,再者,从技术储备上,有的新技术和产品,就在我们的合作研究所诞生,三井本部反而没有。”

谢公晚对于这样的前沿技术很骄傲:“镜片有两个技术参数——折射率和镜片的厚度,始终个是翘翘板,无法两者兼顾,但现在研发出来的一款产品,能够做到兼顾,其光学性能在全球也是非常领先的产品。”

不过,与一些国际公司比,某些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谢公晚说:“一些更加底层的研发,他们比我们还是要走得更靠前,比如光学性能的角度,或者跟医学结合的角度,他们会做得更好。”

谢公晚希望接下来国内的优秀企业也可以往这方面去投入,例如进行消费者脸部数据的采集,介入医学研究,尽管这意味着巨大的工程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