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RM倍感压力,RISC-V能否成为中国芯崛起的希望?( 二 )

据了解 , ARM Cortex-M系列CPU内核主要应用于对性能要求相对较低、对于功耗和成本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 , 目前在物联网领域应用非常的广泛 。

此次ARM在CPU当中加入自定义指令功能 , 可以在无需增加其他的内核 , 不增加成本和功耗的前提下 , 帮助客户实现性能的提升 。

除此之外 , 今年7月ARM调整了芯片设计授权费的收费模式 , 推出了全新的ARM Flexible Access业务模式 。

通过ARM Flexible Access模式 , 如果芯片制造商使用ARM的一种设计方案投产芯片 , 那么他们每年需要支付7.5万美元的费用;如果他们每年支付20万美元 , 那么就可以获得不限数量的芯片设计方案 。 只有在芯片开始生产时 , 他们才需要支付授权费和专利费 。

可以看到 , 主要针对于物联网市场的Cortex-M系列IP , 以及可适用于物联网市场的Cortex-A53/A35/A34/A32/A7/A5 , 基本都囊括在其中 。

显然 , ARM的“加入自定义指令功能”、“下调IP授权费”之举 , 针对的正是物联网市场 , 主要应对的也正是免费开源的RISC-V架构在物联网市场对于ARM的冲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