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RM倍感压力,RISC-V能否成为中国芯崛起的希望?( 四 )

对于物联网芯片设计厂商来说 , 使用RISC-V架构来做AIoT芯片 , 不仅可以更加的自主可控 , 还能够更加的灵活 , 成本也将更低 。

正是因为看到了RISC-V这个架构的潜力所在 , 非盈利组织RISC-V基金会在2015年宣布成立 。

包括谷歌、英伟达、高通、Rambus、三星、恩智浦、华为、晶心、美光、IBM、GlobalFoundries、UltraSoC 和西门子在内的150多家公司 , 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ETH Zurich、印度理工学院、洛伦兹国家实验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及中科院计算所等学术机构加入了这个阵营 , RISC-V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

虽然不是第一个开源指令集 , 但RISC-V近年来迅猛的发展势头 , 让不少人都认为RISC-V将成为AIoT时代的主要玩家 , 甚至是代表性的指令集 。

目前 , RISC-V已经成为了印度国家指令集 。 2011年印度实施处理器战略计划 , 在全国范围资助2-3个研制处理器的项目 。 除了印度政府、美国DARPA、以色列国家创新局也选择基于RISC-V研制为全国企业服务的处理平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