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RM倍感压力,RISC-V能否成为中国芯崛起的希望?( 六 )

另一条路就是跟在别人后面 , 国内有许多公司做x86、Arm、IBM Power的芯片 , 在某些特殊领域 , 用这些指令集架构确实可以做一些事情 , 但是因为受到ISA所属公司知识产权的控制 , 很难取得成功 。

RISC-V这种全球开放的架构出现 , 既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做 , 也不是跟在别人后面 , 对中国而言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

有人可能会质疑 , RISC-V是美国大学研发出的一套指令系统架构 , 国内如何做到自主可控?就设计一款芯片而言 , RISC-V只是一个指令集架构 , 定义了一个标准 。 指令集架构的开源 , 代表着开发者可以根据这个标准进行自由的设计 , 在自主可控上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

正因为RISC-V能够绕过Intel与ARM两座大山 , 许多亟欲在半导体产业弯道超车的国内厂商 , 都在积极的投入RISC-V当中 。

虽然RISC-V技术本身的优势明显 , 但是RISC-V从业者普遍反映 , RISC-V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就是生态问题 。 RISC-V社区还处于起步阶段 , 在这一阶段不太可能拥有完整的生态 , 因为生态建设需要时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