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To B,为何成了一门丧生意?( 二 )

而SaaS类To B公司,它们既没有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规模、也不靠独有技术和IP,就能迅速渗透传统软件市场。其估值和市盈率被不断放大,说明资本市场更加看好其未来增长和盈利能力。

SaaS生意离不开VC,从投资效率角度,它们更看好To B投资回报率。

用To C做对比,如Uber目前的市值约500多亿美金,但其IPO之前已经烧掉了将近200亿;又如刚刚IPO未果的Wework,如按最终估值120亿美金的话,烧掉的资金都不止这个数。

再看新近IPO的两个To B公司Slack和Zoom:Slack的8亿美金还没有花完,IPO市值超过了150亿;而市值200亿的Zoom,IPO之前只烧掉一个多亿。

最后回到SaaS本身,To B的商业崛起全凭其优良的成本-收益模式。凭借趋低的边际成本和相对高的市场定价,再加上一个非常好的收入模式(沙漏模型),经营好一家To B公司,无异于有了一座矿。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To B都是个自带优良商业基因的好生意。

然而,随SaaS市场的形成,投资美国SaaS公司也变得越来越贵,SaaS公司本身的增速和毛利率也开始放缓和放平,资本开始寻找新的SaaS价值洼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