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固收】标、非标,非非标,老老实实分清楚,非标转标大势所趋!|——《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点评( 九 )

不过期限错配要求可能相对难以满足,考虑到理财投资者的投资习惯,虽然“资管新规”落地后理财期限普遍有所拉长,但6月末平均期限也仅185天,明显短于非标资产的期限,意味着较大比例的理财产品难以投资非标资产。存量资金池虽然还可以投资非标,但非标期限也不能超过2020年年末的过渡期。随着过渡期的临近,未来老资金池可以配置的非标期限也会越来越短。如果要投资非标,银行需要发行长久期理财来满足期限匹配的条件。但理财产品期限拉长,进展速度仍取决于投资者的接受度。

五、监管大方向仍然是约束非标的发展,“资管新规”过渡期不延期的情况下,非标未来仍然将继续收缩,非标转标是大势所趋。

相较于市场一部分人期待非非标场所被认定为标的预期而言,《认定规则》对于标准化资产的定义相对而言是比较严格的,由此看出监管的大方向仍然是加强金融资产的信息披露、防范金融风险,约束非标的发展,驱动非标转标。

非标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金融供给,但业务实践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部分业务实际上是为了绕开产业政策、为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放款;2、部分业务是为了绕开狭义贷款的额度(资本计提、授信流程和集中度考核)而创设;3、部分城/农商行通过非标突破资产异地扩张限制,跨区域进行资产配置。因此,监管约束非标,驱动非标转标,是治理金融乱象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近年来尤其是自17年起,监管对非标进行一系列的围追堵截(监管政策梳理见附表1),非标融资大幅萎缩。虽然,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 18年下半年以来监管层对非标的态度经历了从严格监管到适度放宽的转变,但我们认为监管的穿透监管要求、流动性管理要求、风险资本计提要求、期限匹配、限额管理、集中度管理和信息披露要求等核心监管原则并未改变,因此约束非标,鼓励非标转标的大方向也并未改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