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跨界搞科技—安踏体育深度( 三 )

·1999年,刚刚喘过来一点气的安踏又搞起了大事,大手一挥掏出80万请孔令辉给安踏代言,再掏出300万去央视打广告。一年之后,孔令辉悉尼奥运会夺冠,安踏一举成名,正式家喻户晓。

随后在2005年安踏接下了CBA的品牌赞助,相应的需要让CBA球员都穿上安踏上场比赛。不过尴尬的是,当时CBA球员集体抵制安踏,因为安踏的鞋质量还不行,穿着不舒服,远不如NIKE和阿迪达斯。随后丁世忠果断成立研究所,怒砸3000万开始研发高性能运动鞋。5年时间,安踏凭借授权专利300多项、发明专利4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70多项,拿下CBA99%以上球员的球鞋。后在2007年,安踏港股IPO,开启了十倍股之旅。

从消费跨界搞科技—安踏体育深度

生意核心点

产品定位+消费升级

安踏有一点做的特别好,导演甚至认为就是这一点最终造成了安踏的成功——产品定位。清晰的产品定位是品牌型公司发展的基础,安踏多年以来塑造了极为明确的品牌形象、品牌受众和品牌推广方法。须知,体育鞋服行业的产品不断差异化细分是必然趋势,在这种不断差异化的过程里始终保持清晰的产品定位,合理搭配品牌矩阵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安踏主品牌定位于大众消费,价格区间介于高端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和平价品牌(特步、361度)之间。从品牌排序上来看,安踏在中国是仅次于阿迪、耐克的运动鞋品牌,尤其是其高端的NBA系列篮球鞋,在性能上丝毫不比上面两个大哥差,还有近两年新推出的跑鞋在美国发售甚至引来了哄抢。但由于是中国品牌,其价格一直都保持着比特步、361高一丢丢。这个定价刚好充分享受到了中国大陆这几年消费升级的红利。可以说,安踏的成功最主要是消费升级与产品定位的完美契合造成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