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式管理”遭淘汰,智能时代的管理还有什么用?

“高高在上”而又“指手画脚”,这样的管理方式已鲜有用武之地,智能商业时代,“管理”正在被重新定义。

工业时代,效率为王,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论、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 Taylor)的科学管理论,都旨在帮助组织提高资源利用率。知识时代,“人文”入局,彼得·德鲁克的“知识工作者”概念强调了知识的使用、管理以及优化的重要性。但如今,商业环境日益复杂且快速变化,组织不再是从顶层传达命令的容器,而成为了一个吸收环境信息,产生和协同有效反应的“吸尘器”。

阿里巴巴前总参谋长、湖畔大学前教育长曾鸣在其新书《智能战略》中表示,智能商业时代,管理正走向“赋能”,管理层不再对企业进行微观管理,而是要为组织创建自我运行的架构,构建能够支持创新的有效的基础设施。

赋能并不是“假大空”的情感鼓励、精神喊话,它是一种非常具体的组织方法,需要明确的价值观和技术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为实现赋能,人才必不可少。

传统公司并不具备促进员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性的环境,传统管理方式也无法培养员工的这些品质。员工们习惯于上班、执行指令,然后领薪水回家;他们只力求更好、更快地完成自己“份内”的事,很少去主动寻求新理念或新知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