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资本市场生变,服务机器人生存指南( 四 )

越是在下行的经济环境里,被钱荒、破发等负面情绪困扰的资本市场,越是注重一家企业的壁垒所在。之于服务机器人市场,在商务、运营、品牌、渠道、研发等诸多因素中,核心的技术储备恰是壁垒所在。

于是熟悉的一幕出现了,在服务机器人150亿美金的市场面前,投资者更倾向于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厂商,要么致力于感知和传感技术,要么长于运动控制单元,要么在人机交互层面有一技之长。以前面提到的融资事件为例,云迹科技、优地科技有机会成为商用机器人领域的幸运儿,除了场景落地的优势,在室内导航、人机协作、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储备同样不可或缺。

毕竟在前几年流动性井喷的市场中,大量的明星项目被证伪,在潮水褪去后表现出了“裸泳”的尴尬,资本注定会偏爱风险较小的技术型玩家。

其四,政策红利同样是资本选择的重量级指标。

服务机器人的黄金时代离不开两股外力,一个是技术上的红利,比如人工智能加速了机器人从程序控制阶段跃迁至智能阶段;另一个则是政策上的红利,和很多新兴产业一样,政策对机器人产业的影响同样微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