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狂潮之下被共享的“人脸”:是谁在出售你的终身隐私?( 二 )

该商家称 , 这些人脸样本一部分是从搜索引擎上抓取的 , 另一部分来自境外一家软件公司数据库等 。 从发售至今 , 他已多次卖出这些数据 。 而2019年2月 , 就曾曝出主营业务为人脸识别、AI和安防的深网视界公司数据泄露事件 , 使250万人的私人信息能不受限制被访问 。 另据四川省公安厅透露 , 2017年仅四川省就有250余亿条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 。 这些被泄露的信息去了哪里 , 又被怎样的人或机构获取、作何使用 , 尚不知晓 , 令人担忧 。

人脸识别如今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中相对成熟的技术 , 随着在出入境管理、高铁票务、门禁与安防、智能手机、金融与移动支付等方面对人脸识别的规模化使用 , 人脸识别技术正在向更多的行业渗透 , 在中国的市场规模一年已近30亿 。 一方面是人脸识别在普及应用 , 另一方面相关信息泄露事件也时有发生 。 由于法律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来规范对人脸数据与信息合法使用 , 使得某些企业在非法边缘进行试探 。

由于人脸识别系统极易被照片、视频或三维面具仿冒攻击 , 所以对人脸数据的违法采集、泄露及非法交易 , 可能会带来各种安全隐患 , 而且这种隐患会一直存在 。 因为人脸特征有终身唯一且无法改变的特点 , 密码被窃取了可以更换 , 但人脸数据一旦泄露 , 便是终身泄露 , 你是无法更换的 。 有犯罪意识的人一旦掌握了AI深度学习技术 , 用模仿他人的样貌和声音实施诈骗 , 普通民众根本无法防备 , 至于银行卡盗刷、从网贷平台贷款、网上假冒他人办理信用卡等 , 都有可能发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