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之下,为何帮助小鹏电动车渡劫的会是小米?( 六 )

但是由于汽车属于高门槛行业 , 单单通过“造链”进军汽车行业 , 只能属于无稽之谈 。 更重要的是 , IoT厂商们似乎也开始渐渐不满小米靠封闭数据取得的独树一帜的IoT份额 , 渐渐的开始对小米呈现包围之势 。

结合这两方面考虑 , 小米在新势力起步的阶段 , 早早布局汽车产品 , 也是为自己IoT的拼图补全最后一块缺口 。

可以说 , 小米在投资小鹏的同时也是对自身资源能力的补足 , 这对于小鹏和小米来说算得上是互利共赢的一桩美事 。

尽管目前来看 , 小鹏在新势力车企中算得上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 一日看尽长安花” 。 但是结合行业考虑 , 小鹏依然有两大问题需要需要面对 , 一个是产品上行 , 另一个是特斯拉Model 3的围剿 。

纵览小鹏的产品 , 其G系列均价仅在14—20万区间 , 对比一众新势力车企 , 颇有几分“小米高性价比”的味道 。

虽然这对于提升自身的市场占有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但是汽车毕竟不同于手机 , 单纯的拼性价比注定了自身的天花板不会太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