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用“听”引领内容消费升级( 六 )

这也透露出一个信号:内容消费的下半场 , 个人IP的吸金能力削弱 , 有着丰富内容供给的平台才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

从今年123狂欢节的阵容 , 不难看出 , 喜马拉雅汇聚了顶级资源和流量 , 已经成为有声IP策源地 。

今年喜马拉雅123狂欢节全球首发的顶级广播剧《三体》获刘慈欣点赞 。 喜马拉雅数十个团队跨部门合作一年多 , 中国顶级配音团队“729声工场”演播录制 , 总投入达千万级别 。

此外 , 相比于早年间过于单一的“知识网红” , 今年出现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的音频主播也更加的多元化 , 既有阎崇年、余秋雨、傅佩荣、王东岳、吴晓波、马红漫等文化大咖 , 也活跃着开挖掘机的张男男、水管工张老三等草根博主 , 更吸引了易烊千玺、邓伦、张艺兴等一票明星加入 。

内容消费下半场 , 行业从竞争走向竞合 , 原因就在于这是一个所有人都看好的赛道 。

近些年 , 除了喜马拉雅、知乎、蜻蜓FM、得到等老牌付费内容平台 , 还有越来越多新鲜血液涌入:优酷与知识付费平台有书达成了合作打通会员权益 , 爱奇艺、腾讯视频相继上线知识频道 , 利用跟剧、综艺进行IP定制 , 还有豆瓣、网易云音乐等小众垂直的玩家入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