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最低价中标”不改,谈什么工匠精神、中国制造!( 九 )

严昌龙介绍 , 很多产品 , 例如电缆的质量检验检测并不难 , 但像奥凯这样的劣质产品却能拿到质量监管部门的合格报告 , 说明有关部门质量监管还有漏洞 , 执法力度还不够 。 “无论哪种评标方法 , 送检和抽检必须严格执法 , 市场的公正和监督不能缺位 , 否则就会劣币驱逐良币 。 自从奥凯电缆出事后 , 质监部门加大了抽检力度 , 我们周围很多不合规的小企业马上就关门了 。 ”

——招标方过于强调成本而忽视质量 , 也导致招标的天平倾向于价格 。

尽管法律文件等对招投标的各项指标都做出了规定 , 但技术等指标的优劣很难在使用前评判 , 只有价格最易分出高下 。 为了最大程度节约资金 , 提高效率 , 一些工程在招标中故意忽视“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这个条件 , 将低价作为最高标准 。 即使发现投标人报价过低 , 也不启动价格认定程序 , 导致投标人不计成本地恶性竞争 。

“招标法明明要求价格不能低于成本 , 为啥会有人亏本竞标?因为没有人去核算合理成本 。 ”王平说 。

严昌龙透露 , 我国普遍采用“最低价中标” , 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招标方对招标产品性能并不了解 , 只能谈价格 。 “我们竞标一些国外或外资企业的项目 , 招标方会对产品原材料配比、产品结构等进行详尽要求 , 甚至根据你的设计图进行议价 , 优质优价 , 而国内这样的招标很少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