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服务App,如何设计增长模式?( 七 )

网络效应不是简单的诱导用户进行分享 , 而是结合场景去思考用户的推荐动机是什么 , 推荐行为是什么样 。

那么一款充电服务App能否形成网络效应 , 或者说在什么场景下 , 一个电动车用户会把推荐给他的朋友 , 从而形成网络效应?这个是当前少有人去思考的 。

从充电服务本身来看 , 似乎能够形成一种双边网络效应:App平台接入的充电桩运营商越多 , 通过平台充电的用户也越多 , 从而撬动更多运营商的接入 , 自然也会聚集更多的用户 。

但是这里的问题是 , 充电服务中的网络效应并不能成为平台的护城河 。 充电桩设备提供商出于利益最大化 , 其博弈策略总是接入尽可能多的平台 。 所以平台能够做到通过提升充电量 , 来实现规模经济 , 从而压低成本 , 但并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效应 。

只有规模经济 , 没有网络效应 , 很难形成竞争优势和垄断 。

社交的出现可能改变这种局面 。

充电服务App的两类目标用户 , 私家车主和网约车用户 , 都有以充电场景为核心的社交需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