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摩尔时代”,中国该如何填补技术空白?( 三 )

其实屏幕的这种演化逻辑 , 在电视领域已经出现许久 。 近些年来 , 在超大屏和高清晰两股趋势的合力下 , TV面板对COF的需求也在整体增加 。

不过 , COF在需求端的旺盛 , 也导致生产端的吃紧 , 尤其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 , COF等面板零组件缺货明显 , 尽管今年下半年整体有所好转 , 却仍未完全缓解供需紧张 。

在很大程度上 , 这是因为COF工艺技术壁垒较高 , 也因为在2018年以前COF工艺主要应用于中大尺寸面板 , 全球投入COF封装产能主要掌握在日韩及中国台湾的5家厂商手中 。

事实上 , COF只是受产业链“残缺”所限的缩影 。 早在五年前 , 国务院就曾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 , 希望“加快追赶和超越的步伐 , 努力实现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 。 自2012年以来 ,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也确实发展很快 , 大概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 , 且从上游设计 , 关键材料 , 到核心生产和下游封测等产业轮廓也已初步完成 。

不过 , 若想形成一个真正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 中国依然任重而道远 。 据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统计 , 2018年国产泛半导体设备销售额约109亿元 , 自给率约为15% , 其中集成电路设备国产化率可能会更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