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摩尔时代”,中国该如何填补技术空白?( 五 )

如今牵手13年 , 上达与京东方的交易额 , 从最早的一个月50万 , 增长到现在的一个月1个亿 。 更重要的是 , 京东方在产品和技术上的持续发展 , 也在倒逼上达不断进行技术攻坚和规模扩建 。

其实 , 围绕龙头企业做产业配套 , 是行业共识 , 也是大势所趋 。 上个月在合肥举行的首届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 ,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就提出建议 , 支持优势面板企业与配套企业协同创新 , 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 共同提高关键材料与核心设备的技术水平和供给能力 , 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

京东方在上述大会的显示材料设备分论坛中也提出未来规划 , 2018至2023年 , 上游材料国产化采购金额比例增长15% , 上游设备国产化种类覆盖率提升35% 。

上达电子COF项目最终落地金安 , 首先就与和京东方做产业配套有关 , 后者在合肥有三条大的面板生产线 。

另一个原因是华夏幸福 。 在上达落地金安产业新城的过程中 , 华夏幸福设计了一套完整详实的综合解决方案 , 考虑了区位交通 , 产业配套 , 融资 , 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 。 譬如在资金方面 , 由于要建厂 , 装修 , 设备采购 , 这一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巨大 , 华夏幸福与上达电子密切配合 ,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 , 设计了非常具有可行性的资金解决方案 , 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