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那么难,为什么「自有品牌」成了零售商的热词( 八 )

相比之下 , 如果是针对消费者的某个特定需求而研发出的自有品牌 , 固然可以强化差异化特征 , 但也将面临更高风险 。 因为除了要在研发环节进行投入外 , 零售商还必须在营销上加大投入 , 让消费者认识到自身产品与众不同的特定 。

一旦到了这一步 , 自有品牌和普通的制造商品牌在投入上其实已经没有太大区别了 。 由于自有品牌只能通过零售商自己的门店收回成本 , 所以他们将面临更高的风险 。

善变的消费者也为推广新品牌带来风险 。 有研究表明 , 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要求已经不再是低价 。 他们同样重视质量和个性化特色 。 大润发近年就在推广中高端的自有品牌“钻典”和有机生鲜“屋顶小镇” 。

成功的自有品牌可以增加消费者对卖场的黏性 , 但失败的自有品牌则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

自有品牌并非越多越好 。 去年盒马提出了3年内自有品牌的商品占比50%以上的目标 , 其他零售商也都纷纷加大对自有品牌的投入 。

但海外市场的研究发现 , 对于零售商来说 , 自有品牌的占比并非越多越好 。 根据Journal of Marketing早期的一份调查 , 当消费者购买自有品牌的商品占比超过一定比例时 , 零售商的利润会下降 。 原因主要有几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