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罪不至死为何被杀?主审官怕受牵连杀人灭口( 三 )
绍兴本地人 , 不愿意办秋瑾一案 , 告病辞去 。
杀秋瑾并无确凿证据 , 秋瑾的口供不过是“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 , 张曾扬、贵福因此饱受舆论的抨击 , 在浙江坐立不安 。张在杀秋瑾后 , 上奏朝廷 , 获得了朱批“着照所请”四个字的认可 。他向朝廷请病假一个月 , 9月5日上谕将他调任江苏巡抚 , 6日见报 , 立马遭到当地绅士的反对 。他们发电报给都察院 , 领衔的是江苏常熟人、《孽海花》的作者曾孟朴 , 联名的有三十多人 。两天后 , 上海《申报》发表了电文 。结果 , 张曾扬没能到任 , 他推说自己有病 。一个月后上谕又调他任山西巡抚 , 几个月就因病免职 , 据说抑郁而死 。
贵福想调往浙江衢州不成 , 调安徽宁国府知府又被当地拒绝 , 最后只好改名换姓赵景琪 , 在清朝垮台前的四年里 , 没有当官 。带兵包围大通学堂的浙江新军第一标标统李益智也名声狼藉 , 为人所不齿 。
会稽知县李瑞年后来被委为萧山县知事 , 当地的沈定一通电反对 , 指控他是秋瑾案的祸首 , 他也没能去成 。
秋瑾被杀 , 秋家人都躲在外面 , 无人收尸 。善堂草草将她收殓 , 随意葬在府山脚下 。两个月后 , 她的家人才秘密将棺木移到一处 , 很久未能入土为安 。最后义薄云天葬她于西湖的人 , 是安徽桐城人吴芝瑛、浙江石门人徐自华姐妹 。
吴是秋瑾早年在北京结识的结拜姐姐 , 出身桐城望族 , 精于书法 , 是秋瑾丈夫户部同僚的夫人、邻居 , 比她大八岁 。吴氏夫妇都具有维新思想 , 是启蒙她的人 。秋瑾在吴家读到许多新书刊 , 在吴的引导下 , 参加上层妇女谈话会、女子不缠足会 , 还认识了京师大学堂日本籍教师的夫人 , 这才去了日本 。
徐家二姐妹是秋瑾在南浔认识的 。徐自华是她任教的浔溪女校校长 , 两人身世相近 , 志趣相同 , 结成生死之交 。徐有个妹妹徐蕴华 , 两姐妹在她引导下 , 秘密参加了光复会与同盟会 。秋瑾生前曾对徐自华说过:“如果不幸牺牲 , 愿埋骨西泠 。”
秋瑾被杀 , 吴芝瑛、徐自华伤心欲绝 , 她们决心完成秋瑾生前遗愿 , 将她埋骨在西子湖畔 。安排移葬西湖的事 , 其实在秋瑾遇难四个月后就开始了 。当年11月 , 徐写信给吴 , 约她一起联名登报 , 发起开会 , 安葬秋瑾 。吴复信不赞成登报开会 。此后 , 她们相约分工买地、营葬 。其间有个自称在西湖大悲庵出家的尼姑慧珠主动找吴 , 愿捐献三亩地作为墓地 。12月29日 , 离秋瑾殉难五个半月 , 天降大雪 。徐自华本来约了吴芝瑛 , 因为吴病得很重 , 而且怀孕 , 不能前来 , 徐自华便一人冒着茫茫风雪渡过钱塘江 , 和秋瑾家人商议迁葬西湖的事 。住了三天 , 然后一条小船回杭州 。
结果 , 她在西湖未能找到慧珠尼姑 , 大悲庵也没有找到 。徐自华和秋瑾哥哥秋誉章在西湖孤山下西泠桥边买了一块地 。她兴奋地写信告诉吴 , 说这个地方和苏小小、郑贞娘的埋骨之地邻近 , 侠女、美人、节妇三坟鼎立 , 足以让西湖千古生色 。陈去病则说 , 这里有林和靖 , 有于谦、岳飞 , 苏小小之类岂能与秋瑾相提并论 。
1908年1月25日 , 秋瑾终于在西湖边下葬 。地是徐自华买的 , 葬费二百元是吴芝瑛出的 。一个月后 , 在杭州凤林寺为秋瑾举行追悼会 , 有数百人参加(事先 , 徐自华在上海《时报》刊登呼吁学界公祭秋瑾的公函) 。她们当场决定成立“秋社” , 徐被推为社长 , 每年的农历六月六日为秋瑾成仁纪念日 。追悼会上满人和汉人还有一场辩论 。
秋瑾墓的墓碑上刻着十个大字:
“呜呼 , 鉴湖女侠秋瑾之墓” 。
这就是杭州人当年说的“西泠十字碑” , 字为吴芝瑛手书 , 她因病未能参加葬礼 。有些文章说墓碑上写的是“呜呼 , 山阴女子秋瑾之墓” , 不对 , 我看到过当年的照片 。
推荐阅读
- 盘点历史上那些被忠疑之术玩弄至死的名臣良将
- 这位心仪溥仪的美女王敏彤 竟然至死都是处女?
- 嬴政的亲身父亲是谁?嬴政为何软禁赵姬至死?
- 李夫人为什么至死也不肯让汉武帝见其最后一面
- 明神宗和宪宗如何对待心爱妃子 对妃子专宠至死
- 最懂男人心:令好色汉武帝至死不忘的佳人是谁?
- 曹操已经掌握最高权力为何至死都不敢称帝?
- 爱在临终时 风流曹操至死都放不下的女人
- 为何道光至死不肯立她为后 咸丰不给她谥号
- 宋朝被俘皇后 至死保节的宋钦宗仁怀皇后朱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