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区分与商标事实问题|知产市调系列 | 市场( 三 )
3、商标中的事实问题
有学者在相关研究中提出,裁判过程可以简约为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两个阶段。“法院实务上最主要、最困难的工作在于认定事实,以适用法律。”所谓“最主要”,是指在大多数案件中,当事人争议的主要是事实问题,而不是法律适用问题。所谓 “最困难”,是说事实认定是法律适用的前提。如果事实认定有问题,则直接影响法律适用的结果。[8]
在商标行政和民事保护程序中,对涉及相关公众认知或态度的事实问题,一直是一个模糊的地带,通常以法官自由心证代替。而随着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发展,社会科学方法被引入司法裁判中,代表性的即市场调查报告,通过抽样方法选择合适的人群,获取认知数据,为模糊问题提供量化、科学的数据支撑。欧美称之为社会科学证据,其证据效力得到了广泛认可。相比较而言,在我国,针对公众认知开展的市场调查报告,在司法实践中也受到了相应关注。从知产宝数据库看,至2019年,已有超过240起诉讼中使用市场调查。
亦如前文提到的研究中,裁判过程分为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两个阶段,事实认定清晰,法律适用才能明确。而商标问题涉及事实,除公众认知外,也包括市场问题(占有率、份额、渠道等)、行业问题(产业链、产品属性、领域划分等)。
4、商标事实问题的解决:市场分析、法律分析、调查研究
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生命力对商标的依赖性愈来愈强,商标的使用成为彰显品牌和市场的最直白的手段。也是基于此,商标成为了争夺市场的有力武器,从问题聚集的场景看,混淆可能性问题、第二含义问题、商标淡化问题均是问题多发地带。
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针对商标事实问题,应当建立从市场分析、法律分析到调查研究的问题解决逻辑。首先以行业视角进行产品特性、归属、细分领域、地域界定,进行商标所属市场的界定和分析;同时对法律数据进行归类、趋势分析,找到更明确的法律适用要点;对于模糊和“黑箱”问题,用调查研究让“主观”可呈现,用客观的数据提供新的“法庭之友”实践
文章插图
注释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
2、张惠彬,《从工具到财产:商标观念的历史变迁》
3、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八版)
4、罗伯特·S·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七版)
5、黄坤,《企业并购审查中的相关市场界定:理论与案例》
6、陈维,《论反垄断调查中相关市场的界定问题》
7、李永明,刘筱童,《商标法中“相关公众”的范围界定》
8、候猛,《司法中社会科学判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知产力立场)
图片来源 | 网络
【 市场区分与商标事实问题|知产市调系列 | 市场】
推荐阅读
- 飞书|泡泡玛特与飞书签署协议,将使用飞书及飞书OKR办公
- q4|名创优品发力线上业务,持续提升用户复购与黏性
- 岚图FREE|岚图FREE首次OTA升级 新样貌与新体验
- 快递|快递客服外包公司怎样与甲方谈?
- 误区|产品驱动增长 PLG 风靡,一文聊透机会与误区
- 阿里巴巴集团|麦当劳中国与阿里巴巴合作升级,将聚焦会员服务、IP合作、全渠道营销等新领域
- 雷士照明集团副总裁兼电商总经理曾宇衡:直播电商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互动|定制快讯| 雷士照明
- 渠道|发力折叠屏 进军全渠道 京东与三星强化2022年战略合作
- 菜市场|超市菜市场 办年货个人防护要注意
- 市场|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后来者持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