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行业|极兔的一场价格战,把快递行业拖进了泥潭( 二 )
国内快递市场和电商的发展是密切共生的关系,现在的电商件占据快件的比例达到了80%,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稳定的“售—运”合作关系,让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演化成了与商流关系的竞争。
顺丰是快递行业中唯一没有绑定电商平台的巨头,顺丰为此在2013年推出过“电商特惠”,2019年又推出了性价比更高的“特惠专配”,以新产品打破原有产品的价格局限,填补空白的价格区间,因此也受到了来自极兔的冲击。
今年第一季度,顺丰前所未有地亏损近10亿元。“第一个季度没有经营好,我责无旁贷”,王卫向股东道歉。
此时的极兔,已经做到了日单2000万,追上了末位的百世。李杰曾放言,要在2021年低日单量冲破4000万票,2022年中冲击上市,再用最短的时间成为位列中通、韵达之后的“中国加盟制快递第三”。
文章插图
今年4月,意气风发的极兔和正在经历至暗时刻的快递老玩家,共同迎来了一个大消息。义乌邮政局因低价倾销,向极兔和百世开出了罚单。
随后不久,浙江省政府通过的《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规定快递经营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快递服务,平台型快递经营者不得禁止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限制其他快递经营者进入。
这一轮的价格战最终以行政干预的方式收场,经此一役,搅乱了市场的极兔带着18亿美元的融资,把目光转移到了中东和拉美市场,被迫应战的快递公司们却是元气大伤。
02 冲击:快递巨头集体失血这一轮价格战可以用失控来形容。
2020年,快递行业单票收入降幅达到10%,通达系、百世、顺丰单票收入降幅平均在20-30%的区间,但快递行业单位成本的降幅基本只能维系在10-20%的区间,价格战已经脱离成本,彻底演变成恶性价格战。
文章插图
2020年快递行业增速31%,中通、韵达、申通作为电商快递高景气度的直接受益者,在业务量维持高增长的情况下,盈利却出现负增长,只有圆通勉强维持住了6%的归母净利润增长。
文章插图
快递公司的业务分揽收、中转、派送和信息服务四个环节,收入基本可以分为面单收入、中转费和派费收入。
其中面单的成本、中转费和运输类的费用相对刚性,减少揽件时的收入最容易压缩的是派件费和加盟的网点的支出。
一份研报以申通为例做出测算,2020年申通的单票收入下滑了21%,其中单票面单销售收入降低了33.1%,单票派费收入贡献了54.3%的降幅,韵达同样是面单收入和派费收入下滑更大。
单票面单收入的下降由上市公司本身承担,单票派费收入则是保障快递小哥权益的基础。
去年七月,快递公司之间的厮杀正酣。有快递小哥在网上吐槽,到手的派件费降到了4毛,扣了短信和电话费,一单只能挣2毛5。
收入下滑的快递小哥不得不压缩送件的时间,降低配送服务质量,还出现让另一家快递小哥送个“顺风快递”的乱象,最终影响消费者的体验。更差的情况是加盟商拖欠工资、倒闭、跑路,去年这样的新闻格外多。
快递公司也吃了不少苦头。头部快递公司的共同遭遇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骤然恶化。到今年一季度,有部分快递公司经营活动处于净流出的状态。为了守住地盘,快递公司们又不得不进行大额的资本开支,失血情况更加严重。
2020年头部五家企业(三通一达和顺丰)资本开支超360亿,占总营收比重达13.4%。2021年,增加资本开支的势头更猛,仅上半年合计208.7亿元,是当期利润的5.5倍,经营净现金流的2.7倍。
推荐阅读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产品|又一行业曝光,90%是假货,曾被央视“点名”,你还在购买吗?
- 价格战|快递集体"春节不打烊",究竟是反内卷还是内卷加剧?
- 考试|行业观察丨在线学习、远程考试成新趋势,信息安全需重视
- 快递柜|最高罚3万,新“快递管理办法”实施是机遇还是挑战?
- 出行|网约车监管平台发布去年 12 月行业运行情况
- 快递公司|网购退货的时,卖家为何总是要强调不要发顺丰?总算明白了
- 快递|快递客服外包公司怎样与甲方谈?
- 快递公司|没人“送货上门”了,派费却涨了?快递员抱怨不赚钱,钱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