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明朝第一悬案,悬了六百年

1402年 , 明朝皇宫的那场大火之后 , 被叔叔朱棣夺了帝位的建文帝朱允炆 , 究竟是死是活?
这被称为“明史第一悬案” 。
从大火烧起来的那天起 ,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 , 就众说纷纭 , 迄今都无定论 。
按照明初最重要两部官方档案——《明太祖实录》和《明太宗实录》的说法:
六月初三 , 燕王朱棣的大军开进南京金川门 , 直捣皇宫 。但当朱棣进入皇宫内 , 看到宫中已是一片火海 。
史官追述 , 在朱棣进城前 , 朱允炆想要出城迎接 , 但左右的人都逃跑了 , 身边仅剩下几名内侍 。年轻的皇帝悲痛而又自责:“我何面目相见耶?”
《明太宗实录》说 , 朱允炆“遂阖宫自焚” 。
朱棣看到大火熊熊 , 命人前往施救 , 但已经来不及了 。太监只好从火堆中扒出一具烧焦的尸体 , 报告朱棣 。
朱棣大哭:“你果然是个痴儿吗?我是来辅助你做一个好皇帝的 , 你竟然不知道吗?为何选择自焚呢?”
到此为止 , 朱允炆自焚而死 , 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然而 , 历史有太多常人难以观测到的暗黑角落 。
真相 , 没有这么简单 。
燕王朱棣|明朝第一悬案,悬了六百年
文章图片

▲朱棣上位后曾大杀建文旧臣 。图源:电视剧照
历史的另一个版本
这就牵涉到关于建文帝下落的另一个版本 , 一个连朱棣内心都深信不疑的版本 。
1402年的明皇宫大火发生时 , 建文帝已经逃遁了 。
清初历史学者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中 , 根据明朝中后期流传的史彬《致身录》、程济《从亡日记》等文献(一些学者则认为这两部书是伪作) , 重新叙述了明皇宫大火那天建文帝的行踪:
话说建文帝得知南京金川门失守 , 长吁短叹 , 想要自杀 。翰林院编修程济拉住他说 , 自杀不如流亡 。
这时 , 有人提醒建文帝 , 太祖朱元璋临终前 , 曾留下一个宝匣 , 并交代过 , 如有大难 , 可以打开 。
众人一起取来一个红色宝匣 , 砸开锁 , 却见里面有三张度牒 , 分别写着“应文”“应能”“应贤” , 还有袈裟、剃刀、僧鞋和银元宝 。
宝匣内还有字条写着 , 应文从鬼门(皇宫暗道)出 , 其余人等从水关御沟而行 , 薄暮时分在神乐观会合 。
建文帝当场剃发 , 法号“应文” 。臣下中 , 杨应能、叶希贤也表示愿意剃度改装随行 , 是为“应能”“应贤” 。
当时殿上几十号人痛哭流涕 , 都表忠心要随建文帝流亡 。
建文帝说 , 人多行动不便 , 大家均有家室 , 都回家照顾妻儿去吧 。
随后 , 仅挑了20余人分批走暗道 , 开始流亡生涯 。
——这个版本 , 太过戏剧性 , 而且赋予了朱元璋未卜先知的“特异功能” , 有多少可信的成分 , 见仁见智 。
但从朱元璋生前不遗余力替皇太孙朱允炆清除皇权潜在威胁 , 以及朱元璋个人发迹前曾经出家当和尚的经历 , 基本可以断定 , 爱护皇太孙心切的朱元璋 , 生前应该有对朱允炆或他的亲信交代过 , 极端情境下的逃生处置方案 。
史书把这个过程神化了 , 不过 , 基本事实应该存在 。那就是 , 当天 , 朱允炆确实出逃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