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淘宝逐浪,站上“逛时代”潮头( 三 )
此时,已有超过一半的用户每月在淘宝浏览内容,时长占比超过1/3,且淘宝有超过1/3的订单来自内容消费。
在内容化之外,淘宝也在积极提升社交感。社交并非淘宝的优势项,但基于相同兴趣爱好的圈层化社交有助于用户获得“发现感”——通过推荐分享机制,用户可能会关联到更多感兴趣的商品,因此,淘宝一直试图让商品成为用户情绪的载体和引发共鸣的媒介。
线下的“淘宝造物节”便是如此。这一走新奇特路线的超级IP淘宝已孵化五年,共举办六届,其本身并不为卖货,而是以“创造力”为切入点,搭建了一个奇思妙想的展示舞台。淘宝希望借此将自己打造成小众圈层、潮流文化的发源地和同好聚集地,实现与年轻人的同频共振。
文章插图
淘宝2021造物节现场
此外,分享机制的优化,“评价”、“问大家”的逐渐公域化、弹幕化,都传达出淘宝对社交感的渴求。
文章插图
淘宝“问大家”页面
从丑东西大赛、沙雕故事会,再到奥运赛场上小黄鸭的“淘同款”,淘宝在内容化和社交感提升上的一系列努力,加上持续推进的搜索、适配优化,配合商品供给端的强大优势,逐渐打通了这个以发现需求、创造需求为起点,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新链条,在此基础上,一个以“逛”为核心的全新生态也被构建起来。
04. “好逛”生态下的链路深耕新生态下,淘宝启动了品牌升级计划,并于近日更换了Slogan。这是结果,也是开端,是目的,也是手段。
淘宝曾经公开表示:“每天,都有1700万人在淘宝只逛不买。”逛对淘宝来说,不是一个新鲜动词,也不是一个需要去教化的全新行为,但对于一个拥有9亿用户的平台来说,这个数字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逛逛作为淘宝的内容中心场,理想状态是能够吸引用户主动来消费内容,才能在新购物链条最前端的兴趣种草环节充分挖掘需求增量。
这恰恰是难点所在。
在种草-拔草的整个链条中,内容平台优势在前端,电商平台优势在后端,但内容平台不甘心做一个流量场,电商平台也不愿为人做嫁衣裳。
在这场新较量中,淘宝的优势足够明显:它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十多年积累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是淘宝最大的底牌,后来者很难在数年间内追平。
在这基础上,平台与商家本就是共生关系,借助商家打造内容根基要比借助外部力量更加牢靠。如果淘宝能够提炼出商品的内容属性,进一步获得年轻人的欢心,触发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鸣,或许就能够在基本盘之外,拿下这条新赛道。
但可透视的部分是,在前端的内容生产和内容消费上,淘宝还面临着自己的关卡。
重大的阻力在于内容生产,淘宝需要吸引更多的内容创作者来丰富平台内容池,其中既包括以商品为中心的场景化内容、专业化知识、测评等,也包括泛生活方式分享和内容娱乐消费。
随着一系列运营动作的发力,目前,逛逛已经吸引了一批达人入驻,也培育出了像视频博主“三钱陈皮”这样的网络带货红人。基于淘宝平台的内容生产有更短的变现链路和更顺畅的变现通道,这是淘宝在吸引内容生产者方面最大的优势。
这条内容之路道阻且长。从长远来看,淘宝仍要借助PUGC的力量丰富专业化内容,同时解锁商家潜力,进一步鼓励商家做内容创作和运营。
据悉,淘宝已开始有意识地挖掘一批“宝藏店铺”并进行常态化扶持。可以预见的是,当一部分商家通过创作精品内容成功打造“店设”,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壮大了粉丝群,将产生示范效应,推动更多商家发力内容自运营。
推荐阅读
- 用户|淘宝将实现退货秒退款,每年至少要交88元,亚马逊直接退款不退货
- q4|名创优品发力线上业务,持续提升用户复购与黏性
- 记忆点|如何通过“心智塑造”轻松赢得用户
- 商家|淘宝禁止“好评返现”
- 百叶窗|淘宝上要价900的杜亚电动百叶窗拼多多上就卖600,让我来试试水
- 返现|淘宝“好评返现”没了
- 用户|华为花瓣搜索引擎 Petal 在国内正式上线
- 企业|企业微信携1.8亿用户“逼宫”,钉钉慌不?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出发票|给经销商提供支持:很多人不知道,经销商才是厂家的第一用户